資訊 > 編輯推薦 > 飽和度很高的椰子油是如何風靡全球的?
普遍的健康理念認為飽和脂肪酸是一種不健康的成分,長期攝入飽和脂肪酸會引起血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進而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被認為是一種健康風險因素,因此對于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品,人們往往會敬而遠之。相反,不飽和脂肪酸則被消費者極力推崇,不飽和脂肪酸因含有大量的不飽和鍵而發(fā)揮獨特的生理功能,能夠促進體內飽和脂肪酸的代謝,降低體內膽固醇,防止脂肪沉積在血管壁內,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增強血管的彈性和韌性,對于改善心腦血管疾病有助益。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也指出,將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替換為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可降低30%的心血管病,對心臟病的預防作用堪比他汀類藥物。
"飽和脂肪酸有害論"似乎已成為了社會共識,雖然有失偏頗,但確實也屬于合理范圍,畢竟減少攝入確實有益健康。然而,近幾年在市場上興起一種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椰子油,其不僅價格昂貴,還被冠以健康油脂的頭銜,且受歡迎度卻頗高,這又是為何?
椰子油來源于椰子的果肉中,占椰肉的33%,占椰肉干的65%-74%。我們常見的植物油中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其含量基本在85%以上,而椰子油正好相反,其飽和脂肪酸含量在85%以上。椰子油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其含有的脂肪酸種類不同。脂肪酸是否飽和是以其結構中是否含有不飽和的雙鍵界定的,這種"一刀切"的方式顯然會忽略結構差異帶來的不同作用,通過結構區(qū)分脂肪酸也必不可少。
脂肪酸中含有碳原子數的多少是從結構上對脂肪酸進行劃分,一般植物油中主要由含有18個左右的碳原子的脂肪酸組成,我們稱之為長鏈脂肪酸,含有8-10個碳原子的是中鏈脂肪酸,碳原子數再少的則是短鏈脂肪酸。短鏈脂肪酸能夠降低腸道的PH值,對于維持大腸的正常功能和結腸上皮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短鏈脂肪酸可以直接經門靜脈進入肝 臟,迅速分解轉換為能量。
中鏈脂肪酸在吸收方面與短鏈脂肪酸相似,其以供能為主,而不是在體內沉淀轉化為脂肪,從而規(guī)避了飽和脂肪酸最直接的負面影響-脂肪堆積。椰子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中鏈脂肪酸,其中月桂酸的比例接近一半,月桂酸也是母乳中的重要成分,在體內合成的月桂酸甘油酯也有一定的抑制細菌營養(yǎng)體、抑制細菌芽孢萌發(fā)、抑制細菌毒力因子的形成等作用,其在抗菌、抗病毒方面的作用已成為研究熱點。椰子油中除了月桂酸,還有辛酸、癸酸等多種中鏈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在代謝過程中具有較高的生酮性,酮體也是神經元重要的補充能源,對于緩解腦營養(yǎng)缺失引起的病變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從全球市場來看,椰子油屬于小眾品類,加上受椰子產地限制、產品多樣化及椰子油產能不足的影響,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菲律賓是椰子油的主產地,據菲律賓椰子聯(lián)合協(xié)會數據顯示,僅2018年上半年菲律賓椰子油出口量同比減少11.1%,其全球增長乏力,椰子油的高熱態(tài)勢能否經受得住市場檢驗,目前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11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