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野菜也收場了?實際上,即便是進入夏季,原野上依然有不少野菜可以食用。但是,有些草本植物雖“外貌”較為相似,但口感相差較大,且有些能食用、有些不能食用。為此,河南省鄭州市科普教育基地——仙客自然教育中心相關人員提醒,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野菜,脾胃虛弱、腎臟功能不好的人應盡量不吃。同時,野菜不等同于蔬菜和藥物,一定要適量食用。
食野菜有前提
“現(xiàn)在,大家只是把野菜當成飯桌上的調劑,但在以前,野菜是災荒年月的必需?!毕煽妥匀唤逃行膭?chuàng)始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學碩士王東超說,以河南地區(qū)為例,以前發(fā)生饑荒的時候,三四月份往往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蔬菜、糧食都沒有,于是老百姓只能挖野菜充饑。
“五一”過后,很多市民認為郊野已經沒有什么時令野菜了。“其實不然?!蓖鯑|超說,實際上一年四季都有時令野菜,夏天能吃的野菜也不少,比如豬毛菜、莧菜、灰灰菜、野菊花、薄荷等。
“野菜可吃,不過不能多吃?!蓖鯑|超表示,野菜之所以沒成為蔬菜,還是有一定原因的。大部分野菜具有寒涼體性,脾胃虛弱、腎臟功能不好的人,建議不要食用野菜。還有一些野菜可能引發(fā)皮炎。如灰灰菜,如果大量食用,可能出現(xiàn)全身水腫的情況,這在新聞報道中并不鮮見。
王東超提醒,食用野菜切忌兩個誤區(qū)。一是不能將野菜當蔬菜,可以偶爾嘗嘗鮮,但不能過量攝入。二是不能將野菜當保健食品。雖然部分野菜具有降血壓、降血糖、消炎等功能,但作用有限,不能取代藥物的療效。
推薦5種時令野菜
夏天到了,郊野里還有哪些野菜可以吃?又該如何辨識?為此,仙客自然教育中心推薦了5種時令野菜。
蒲公英 蒲公英在《植物名實圖考》被稱為蒲公英,《野菜譜》將其稱之為白鼓釘,它還有黃花郎、黃狗頭諸名。古代中藥學著作《本草圖經》記載,“(蒲公草)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平澤田園中皆有之。春初生苗,葉如苦苣,有細刺;中心抽一莖,莖端出一花,色黃如金錢;斷其莖有白汁出,人亦啖之”??梢娖压⑸L范圍較為廣泛。初春時候生出苗葉,葉子像苦苣菜,但有細刺。折斷它的花莖,會有白汁流出,古時人們就食用它。王東超說,即便開花后,蒲公英的葉子仍可食用。但蒲公英和假還陽參、苦苣菜、小枯麥菜有些相像,大家需要認真辨識,以免誤食。
野山菊 王東超介紹,他們團隊之前從鄭州西部山區(qū)引種下來一些野菊花,野菊花和菊花在外形上幾乎沒有差別,但野菊花的葉子不苦,而菊花的葉子苦?!吨参锩麑崍D考》記載,野山菊“叢生,花葉抱莖如苦荬而歧,齒不尖,莖瘦無汁;梢端發(fā)杈,秋開花如寒菊”??梢?,野菊花也是秋季開花,在梢端發(fā)叉,葉尖可食用。
薄荷 徐光啟著作《農政全書》記載,薄荷“一名雞蘇,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莖方,葉似荏子葉,小頗細長,又似香菜葉,而大,開細碎黲白花”“采苗葉煠熟,水浸去辣味,油鹽調食”書中也提到,“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虛汗不止,貓食之即醉,物相感耳”,指出個別人群不能食用薄荷。王東超說,薄荷和十香菜較為相像,兩者都是被子植物薄荷屬植物。薄荷的葉子,要比十香菜大一些。薄荷吃起來有麻涼的感覺,而十香菜則清香可口。
艾 提到艾,大家就容易想到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的一些習俗。艾葉亦可食用。《四民月令》記載,“三月可采艾”?!稄V群芳譜》記載,“艾, 一名醫(yī)草, 一名冰臺,一名艾蒿,一名黃草,處處有之”,艾的生長范圍也較為廣泛。孟浩然有詩寫道,“日晚蘭亭北,煙開曲水濱。浴蠶逢姹女,采艾值幽人”?!肚G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按宗則字文度,嘗以五月五日雞未鳴時采艾,見似人處攬而取之”。這就涉及端午節(jié)的一些習俗,當時有祛毒的功效。王東超說,艾和益母草有些相似,野外挖菜時需要分辨清楚。
灰灰菜 在鄭州地區(qū)較為常見,特別是沙地高岡上,又被稱為藜?!俄n非子·五蠹》提到,“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羹”,當時灰灰菜作為調羹的一味菜。《呂氏春秋》記載,“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鬃痈F困潦倒時,連灰灰菜湯都喝不上,可見“面有菜色”的形容有多貼切了。灰灰草的幼苗和嫩莖葉都能吃,味道鮮美,口感柔嫩。不過,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樣,灰灰菜是含有卟啉類物質的光感性植物,過多服食或接觸,人體受數(shù)小時日曬后,容易出現(xiàn)急性光毒性炎癥反應,導致皮膚紅腫、發(fā)亮,全身刺癢。所以,王東超提醒,灰灰菜一次食用量不宜過多,吃完后應避免強烈陽光暴曬。
由中國醫(y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與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聯(lián)合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健康產品展覽會、2025亞洲天然及營養(yǎng)保健品展”(簡稱HNC健康營養(yǎng)展)已于2025年6月24至26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成功舉行。
近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伊利發(fā)布《中國奶業(yè)產業(yè)鏈供應鏈高質量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報告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11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