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市場動態(tài) > 為何吃飽了還能吃甜點?
當你剛剛在一家餐館吃完一頓豐盛的飯菜,沒法再多吃一口,這時候,放著甜點的托盤從你身邊經過,你的饑餓感又回來了。仿佛我們還有另一個胃,專門裝飯后的甜食。
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兒科教授兼布法羅大學雅各布斯醫(yī)學與生物醫(yī)學科學學院行為醫(yī)學系主任萊恩·愛潑斯坦表示:“有時人們不再繼續(xù)吃飯并不是因為他們飽了,而是因為他們厭倦了這些食物,感覺已經吃夠了。在知道了面前這些食物的具體味道之后,它們很難產生更多的味覺刺激。但是,如果在食物中加入新的味道、氣味甚至質地,就會很容易讓人們克服‘我飽了’的感覺。”
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感官特異性飽腹感”,這是指人們在重復食用某種食物時,對這種食物的興趣就會下降,然后感受到飽腹感,這時新的食物種類就可能變得更有吸引力。例如,在2011年愛潑斯坦開展的實驗中,32名女性被分為兩組,一組在一周內連續(xù)5天每天都吃奶酪通心粉,另一組在五周內每周只吃一次奶酪通心粉。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每天吃奶酪通心粉的女性比每周吃一次通心粉和奶酪的女性吃得更少。
而在2013年萊恩·愛潑斯坦發(fā)表的另一項研究中,他將31名兒童分為三組:第一組連續(xù)5天吃相同的奶酪通心粉,第二組可以選擇不同品牌的通心粉和奶酪,最后一組可以選擇不同種類的高熱量食物,如炸雞塊和芝士漢堡。結果顯示,有多種選擇的孩子比只提供奶酪通心粉的孩子吃得更多。萊恩·愛潑斯坦認為,這個結果和人們吃完咸食后還能再吃甜點,或者在有各種各樣菜肴的自助餐中飯量突然“變大”是一樣的。
“你可以不斷提供新食物,讓人們一直吃,直到他們再也吃不下去為止?!比R恩·愛潑斯坦說,這就是人們總會吃到撐得不行的原因之一。
一些專家認為,這種對食物多樣性的渴望反映了一種演化上的適應性,因為人們需要從不同的食物中獲得必需的營養(yǎng)素,如維生素和蛋白質。
“從長遠來看,人們需要良好的營養(yǎng)組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人類攝食行為研究實驗室主任芭芭拉·羅爾斯說:“但是現(xiàn)在似乎適得其反??梢猿缘礁鞣N各樣的高熱量食物,食物的多樣性刺激了過度消費,因此可能導致更多人出現(xiàn)肥胖問題?!?/span>
當一個人吃了一塊甜點后,大腦中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多巴胺。它與獎勵和愉悅的感覺有關。如果吃甜點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起初在你吃完食物后釋放的多巴胺,就會變成一有吃東西的念頭就釋放。”萊恩·愛潑斯坦說。這就是一些暴飲暴食行為的原因,它會讓你更有可能在大餐結束后,再去伸手拿一塊餡餅。
根據芭芭拉·羅爾斯的說法,如果想減少餐后高熱量食品的攝入量,可以利用“感官特異性飽腹感”,選擇其他甜味食物,比如水果。芭芭拉·羅爾斯說:“你需要做的是隨時準備好你喜歡的各種健康、低熱量、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這樣當你想吃點小零食的時候,就能有更多健康的品種可供選擇?!?/span>
聯(lián)合利華宣布推出由其中國研發(fā)團隊主導開發(fā)的“AI for Science”創(chuàng)新平臺
捷克公司 Myco 于日前推出了一款“100% 無塑”的可生物降解包裝材料用于替代傳統(tǒng)的聚苯乙烯泡沫。這款材料以蘑菇菌絲體與有機廢棄物為原料,兼具環(huán)保與實用性。據介紹,該材料是一種復合物,由真菌的菌絲網絡與鋸末、大 麻碎屑、廢紙等有機廢料混合制成。菌絲體會在這些松散材料中生長,將其結構加固,從而形成堅固而有彈性的整體。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11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