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市場動態(tài) > 預制菜大火下,消費市場聲音兩極化
預制菜在C端市場的火熱肉眼可見,無論是企業(yè)的銷量還是工廠的接單量都在一路狂飆,龐大的市場潛力也引來創(chuàng)業(yè)者和資本端的關注。即使預制菜熱度不減,但消費端的聲音卻逐漸出現兩極化,有人成為預制菜的死忠粉,有人談及后視如敝屣。分析指出,預制菜并非新概念,僅是近幾年多種因素加速其面向C端,培養(yǎng)消費習慣則需要一定過程。
產銷兩旺 接受度小幅提升
“現在工廠To B與To C的預制菜業(yè)務各占50%,基本持平”,上海盤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客戶總監(jiān)李冬冬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工廠端來看,預制菜訂單這幾年最直接的一個變化就是從餐飲端走向了消費端。
李冬冬回憶到,2015年包括盤點美味在內的個別工廠開始服務于餐飲企業(yè),也叫做餐飲零售化業(yè)務。在2020年以前,工廠70%-80%的訂單都是To B,從2020年以后To C的業(yè)務增速明顯。經歷三年疫情的紅利,目前B端市場回轉,C端市場經過培育也有所提升,從目前來看后續(xù)To C業(yè)務的增速會更好。
商務部公布的“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jié)”數據顯示,預制菜的銷量額同比增長45.9%。美團買菜預制菜項目負責人李峰也稱,從數據上看,預制菜目前處于穩(wěn)步增長階段,相對于2022年初,平臺預制菜菜肴類接近50%的增量。
在本次調研中,62%的受訪消費者購買體驗過預制菜產品,單從數據上來看的確并不出色剛剛過半,但早在2020年底,北京商報就曾發(fā)起過關于年夜飯的調研,這個數字僅是41%。
兩極化 消費痛點清晰
雖然國內預制菜市場呈現高速發(fā)展態(tài)勢,但仍處于發(fā)展初期階段,尤其是在高速發(fā)展下面向C端的預制菜行業(yè)待解問題逐漸凸顯,這也致使消費端產生較大分歧。
“預制菜的興起不只是疫情的催化,還有一些消費需求的變化”,盒馬預制菜部門負責人陳慧芳表示, 從消費群體的變化和需求洞察來看,預制菜消費群體的確正在逐漸多元,尤其是對于一些即烹、即配類產品,年輕消費群體需求旺盛,通過預制菜幫助消費者省去了摘菜、洗菜、切菜、配菜的時間,在短時間內做出一道新鮮且可口的菜肴。同時,一人食市場的興起也給預制菜帶來了機會。另外,家庭聚餐場景下,“露一手”需求越來越多。
預制菜在給消費端帶來方便快捷和新體驗的同時,消費者的爭議之聲也日益上漲。在此次調研中可以看到,食品安全、產品同質化以及口味還原度不夠成為消費者關注重點,其中,在被問及預制菜有待解決的問題時,食品安全問題所帶來的預制菜質量參差不齊占比最高。其次,品牌化低、標準不健全、價格高等問題也存在爭議。而這些也成為當前預制菜備受爭議的原因。
在今年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發(fā)布的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預制菜產品品質及應用場景存在侵權隱患排名第四,社會影響力為87.5。其中消費者愈發(fā)重視安全和營養(yǎng),但預制菜卻屢被曝出存在質量參差不齊、口味欠佳、標識信息標注不全等問題。
當然,作為仍處在發(fā)展初期的預制菜而言,消費者的培養(yǎng)和認知度仍需要進一步提升。中國預制菜產業(yè)聯盟研究院院長昕源表示,預制菜的發(fā)展早期階段當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認知不清、標準不明以及選品不準的情況,這也致使很多消費者和渠道側對于預制菜采購存在鮮明的興奮點和困難點。隨著C端預制菜發(fā)展,這一領域未來也將在場景、品質等方面逐漸分級分層發(fā)展,標準化和規(guī)格化程度不斷提高下,相信消費端需求不斷會被滿足,從而接受度和認可度也會逐漸提升。
近日,廣東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發(fā)布了由廣東省農科院質標所王旭研究員及其團隊制定的兩項廣東省地方標準:《預制菜術語及分類》
市場監(jiān)管總局聯合教育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農業(yè)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印發(fā)《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jiān)管 促進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通知》
2024年1月,針對現階段我國預制菜領域關注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國內食品加工、標準化及管理領域近20名專家圍繞上述3項團體標準展開高規(guī)格研討會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11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