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居民零食專項調查”顯示,60%以上3—17歲兒童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然而,孩子們的零食多是膨化食品、油炸食品以及冷飲等,攝入過量的不健康零食,是導致兒童超重和肥胖或食欲不振、營養(yǎng)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零食不僅孩子們愛吃,也是許多大人的所愛,有些消費者一直認為吃零食是不好的習慣。其實,對待吃零食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也不能武斷地說成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行為??茖W吃、健康吃成為零食消費的關注點。
選擇“健康零食”
零食是指非正餐時間所吃的各種食物,適度地吃些零食既是一種享受,又可以提供一定量的能量和營養(yǎng)素,有時還可起到緩解緊張情緒的作用,提供一定量的能量和營養(yǎng)素,尤其對處在生長發(fā)育期、營養(yǎng)需求旺盛的兒童青少年而言,是對正餐很好的補充。中國疾控中心營養(yǎng)食品安全所學生營養(yǎng)室主任胡小琪指出:“喜好吃零食是孩子們的天性,在合適的時間吃一些健康的零食,除了能滿足孩子們享受的同時,還能提供部分能量和營養(yǎng)素。
選擇零食應從營養(yǎng)健康的角度考慮,宜選擇一些“健康零食”。傳統的思維中,零食作為一日三餐外的輔食,歷來不受重視,甚至還常常被認為吃零食會影響正常膳食,對健康不利。實際上,由于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進餐時間越來越短,營養(yǎng)攝入難免不全面,適時補充一些休閑小食品,可以補充正餐營養(yǎng)攝取的不足,同時還可抗拒疲勞,緩解壓力,這些有益健康的零食就是健康零食。如水果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酸奶營養(yǎng)全面、鈣含量高,堅果 (核桃、杏仁、松子、花生、榛子、栗子、腰果、瓜子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微量元素及較多膳食纖維。
因此,應該引導孩子們從小學會正確地選擇零食,不僅要從口味和喜好上出發(fā),更要選擇健康的零食,這樣既能使孩子們享受到吃零食的快樂,又能獲得均衡的營養(yǎng)。零食可分為原產品零食、初加工零食和深加工零食。一般情況下原產品零食和初加工零食是健康零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健康的零食種類,如奶類、豆制品、堅果、新鮮水果以及未經過加工的天然干果(如酸角、百香果)等。
關注攝入能量
選擇這些相對健康的食物作為零食,的確比吃油炸食品、烘焙食品等更健康。但是,吃零食如果不節(jié)制,也會帶來健康問題。零食是全天膳食攝入的組成部分,人們在評估能量和營養(yǎng)素攝入情況時,應把零食計算在內。
有些人特別注意控制一日三餐的攝入量,卻忽視了來自零食的能量,一邊聊天、看電視、聽音樂,一邊吃零食,不知不覺就攝入了不少能量。還有人認為,這些“健康”零食所含能量低、營養(yǎng)豐富,用它們代替正餐可以在減少能量攝入的同時獲得充足營養(yǎng)。其實,零食不如正餐的食物種類多,所提供的營養(yǎng)素遠不如正餐全面和均衡,如果攝入過多,不僅會導致能量過剩,還會影響其他營養(yǎng)素的攝入。
如今,歐美盛行“5-A-Day”的做法,即每人每日食用不低于5份水果或者蔬菜,實現健康體質需求。事實上,每日食用的水果和蔬菜不僅僅限于新鮮果品或者蔬菜,干果的健康和美味亦發(fā)揮異曲同工之妙。比如40克的葡萄干相當于一份水果的膳食纖維,能幫助腸胃蠕動,還能為孩子們提供能量。針對一些孩子愛吃話梅等蜜餞干果,胡小琪強調,蜜餞干果雖具有天然水果的營養(yǎng)素,但在加工過程中往往加入了糖或鹽,影響了其營養(yǎng)成分。此外,要讓孩子養(yǎng)成喝開水的習慣,少喝含糖飲料。孩子每天吃零食不要超過3次,以免影響食欲。
此外,還應根據體重及正餐攝入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零食,并控制攝入量。如果三餐能量攝入較少,且對能量需求較高,可以考慮選擇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零食加以補充;如果已步入超重或肥胖行列,則需要控制能量攝入,避免糖和脂肪含量較高的零食,或杜絕零食。
如果三餐中蔬菜、水果攝入較少,可以選擇蔬菜、水果作為零食,宜在兩餐之間吃零食,以免影響正餐食欲。在看電視、聊天時盡量不要吃零食,且在同類零食中應選擇能量較低的,以免不知不覺攝入過多。此外,吃零食后要注意口腔衛(wèi)生,尤其是兒童青少年,應養(yǎng)成早晚刷牙、減少吃零食次數、吃零食后漱口的習慣。
數據顯示,我國休閑食品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將由快速增量市場轉向微增市場,性價比、質量、消費體驗等將成為品牌們下一階段競爭的關鍵。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零食市場之一,根據國際咨詢機構Frost & Sullivan的統計,2020年的零食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就接近7749億元,2025年有望破萬達到11014億元的規(guī)模。
從洽洽食品、三只松鼠、良品鋪子到衛(wèi)龍美味、甘源食品……越來越多的零食品牌擠進萬億元零食賽道的同時,各類“零食第一股”也在先后涌現。這背后零食行業(yè)正煥發(fā)出屬于新消費時代的生機與活力。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11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