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市場動態(tài) > 「植物肉」越來越多,口感以假亂真,吃多了健康會受影響嗎?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飲食等方面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不是光吃飽就行,還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環(huán)保。
尤其是當下的年輕群體們,更致力于追求綠色科學的生活方式,在飲食方面也熱衷于開發(fā)更多新品類。
最近身邊有不少朋友都在研究“植物肉”,據(jù)傳植物肉相比動物肉更有營養(yǎng),味道也不差,名字聽起來也十分綠色健康,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別急著沖動下單買買買,在這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植物肉。
植物肉是一種人造肉
植物肉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肉”,它其實是人造肉的一種。
植物肉的制作,是以大豆、小麥、豌豆等作物作為原料,通過熱剪切擠壓、提純、膨化、塑形等多種工藝,將植物蛋白結構轉化為類似肉的纖維狀結構,在口感、顏色、味道等方面盡可能地接近真正的肉類。
說到這里,可能有小伙伴要問了,既然植物肉是使用植物蛋白制成的,那和我們傳統(tǒng)的素肉食品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從廣義來看,植物肉與傳統(tǒng)素食餐廳里賣的素肉(如素雞、素鴨等)是同一類產品,區(qū)別在于,傳統(tǒng)素肉只是在外觀和形狀上與肉類相似,而近年來流行起的植物肉,更在意在食用體驗上追求真實的肉感,比如入口多汁、鮮嫩、咀嚼滋味等。
因此,植物肉的價格相比素肉可貴了不少~
植物肉是否更健康?
再來說說我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沒有了動物蛋白的植物肉,真的會更加健康嗎?
據(jù)一些研究團隊的報告顯示,植物肉中維生素B1、葉酸、鐵元素、鈣元素、鉀元素等成分要高于牛肉。
植物肉的蛋白成分來源于植物蛋白,“低膽固醇”是正確的,但低脂就不一定了。
一般來說,不同部位的動物肉,脂肪含量也有差異,比如硬肋肉的脂肪含量高,可達80%以上,而精瘦肉的脂肪含量卻可以降到10%,所以宣稱植物肉低脂,還得看看與什么部位的動物肉相比較。
其次,植物肉的原料脂肪含量低,但不意味著最終加工完成的植物肉脂肪低。加工過程中,為了增加豐富的口味,廠家可能會加入各種調味劑和油,這些額外添加的物質脂肪含量也不容小覷。
植物肉更容易吸收嗎?
關于植物肉還有一個說法,相比動物肉,植物肉主要成分是植物蛋白,植物蛋白比動物蛋白更好吸收,這是真的嗎?
蛋白質又被稱作“生命的基石”,是組成人體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能夠促進身體代謝,為人體提供能量。蛋白質是大分子物質,人體無法直接吸收,需要消化酶的參與,將蛋白質分解為小分子氨基酸,然后才能被人體吸收。
蛋白質吸收的可利用率,一般是通過可消化的必需氨基酸評分(DIAAS)值來表示,我們常見食物的DIAAS值為多少呢?
從表格可以看出,動物蛋白的吸收率明顯高過植物蛋白,所以你想靠僅吃植物肉來補充蛋白質,操作也是可行的,但是食用的量要比正常食用動物肉多得多。
此外,大豆的蛋白含量相較玉米和小麥更多,且氨基酸組成與其它動物蛋白相比更接近于人體,所以建議可以食用大豆作物制成的植物肉食品。
總結一下,因動物蛋白的氨基酸組成和人體更相近,所以相比植物蛋白,動物蛋白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會更高。
只吃植物肉可行嗎?
近年來,植物肉的關注程度迅速升溫,一些知名餐飲品牌如肯德基、麥當勞等均已陸續(xù)推出植物肉相關產品。
那植物肉可以完全替代動物肉嗎?答案是否定的。
相比動物肉,植物肉雖然低脂肪、高蛋白、還富含膳食纖維,但也缺少維生素B12、Ω-3不飽和脂肪酸、鋅等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如果長期只吃植物肉,不攝入動物肉,可能會出現(xiàn)蛋白質缺乏以及貧血的癥狀。
因此,如果你也想嘗試植物肉,切記:不管是植物肉還是動物肉,能提供營養(yǎng)的都是好肉!均衡飲食,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搭配食用,才能擁有健康好身體~
曾經(jīng)火爆資本市場的“植物肉第一股”別樣肉客(Beyond Meat)漸漸走下神壇。根據(jù)最新財報,人造植物肉食品公司別樣肉客前三季度累計凈虧損1.83億美元,延續(xù)了自2022年以來的虧損狀態(tài)。
近些年,在健康、環(huán)保、新潮三大需求的共同催化下,植物蛋白成為了食品飲料行業(yè)新的風口。其中,“植物肉”產品對于中國消費者迅速上升的肉類蛋白需求是一種有益補充。
v2food于2019年1月成立,不到一年即獲得近2.3億元(3500萬美元)A輪融資,2020年10月,v2food完成近3.7億元(57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截至目前,累計融資已達8.9億元人民幣前,累計融資已達8.9億元人民幣(1.38億美元)。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111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402000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