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專家原創(chuàng) > 功能油脂品類持續(xù)擴張,梔子油有望突圍
隨著健康飲食理念和消費的持續(xù)升級,消費者更加關注食品的健康性,健康觸手更是延伸到米面糧油等生活必需品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更愿意為健康買單。食用油是居家必不可少的常用食品之一,其不僅是簡簡單單的調味品,更是維持機體健康的關鍵成分之一。
智研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功能性食用油的市場規(guī)模達到1757.38億元,同比增長7.21%,2017年到2022年市場規(guī)模年復合增長率為9.72%,遠高于食用油行業(yè)4.3%的增長率。
據相關電商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功能性食用油的電商銷量也正翻倍增加,其中元寶楓籽油增長554%,牡丹籽油增長91%,亞麻籽油增長86%,沙棘油增長39%,功能性食用油正在成為大眾餐桌上的明星產品。
藥食同源的梔子
梔子是茜草科梔子屬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梔子別名黃梔子、木丹、越桃等。生活中對于梔子的認知通常停留在著色上面,是餐飲行業(yè)不可或缺的上色產品之一。而實際上,梔子在我國的應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藥之一。
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關于梔子的記載:“味苦,寒。主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鼻,白癩,赤癩,瘡瘍?!薄侗静菥V目》載其“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損傷瘀血,傷寒勞復,熱厥頭痛,疝氣,湯火傷?!贝送?,《傷寒論》《藥性論》《名醫(yī)別錄》等眾多醫(yī)學典籍中都有關于梔子藥用價值的記載。2005版《中國藥典》就已經將梔子納入其中: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外用消腫止痛。用于熱病心煩,濕熱黃疸,淋證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現代研究表明,梔子屬植物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 如環(huán)烯醚酮類(梔子苷類)、黃酮類(梔子素類)、三萜類(梔子花酸類)、有機酸酯類(綠原酸、藏紅花酸類等)及多糖、色素等,其中梔子苷也是藥典中規(guī)定的標志成分。同時,梔子也是2002 年我國原衛(wèi)生部首批認定的藥食兩用物質之一。
梔子的進化:梔子油
梔子油是以梔子果為原料,經過軟化、剝殼、萃取、物理冷榨等工藝加工而成,不僅保留了部分梔子中的活性成分,如藏紅花素、藏紅花酸及黃酮等,還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以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為主,約占總脂肪含量的80%。此外,梔子油中還有豐富的生育酚、角烯鯊及植物甾醇等,是一種很好的功能性食用油。
1、藏紅花素
梔子和藏紅花是自然界僅有的兩種含藏紅花素的植物,而梔子果實中藏紅花素含量約為藏紅花的三分之一。藏紅花素在藏紅花中含量較高,可達10%以上,但我國藏紅花資源較少,主要依靠進口,價格昂貴,約6000元/公斤,難以實現產業(yè)化。
我國梔子資源豐富,普通水梔子中藏紅花素含量約0.5-1.2%。現代研究表明,藏紅花素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具有較好療效,同時還具有抗癌、抗炎、抗氧化、保肝利膽及抗糖尿病等作用。
2、角烯鯊
角鯊烯是一種脂質不皂化物,最初是從鯊魚的肝油中發(fā)現的,雖然很多食物中含有角鯊烯,但鯊魚肝油中含量較高。角鯊烯廣泛分布在人體內膜、皮膚、皮下脂肪、肝 臟、指甲、腦等器官內,在人體脂肪細胞中濃度很高,占正常健康成年人指甲特征性脂類成分的37.172%,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組成成分。現代研究表明,角烯鯊具有提高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改善性功能、抗衰老、抗疲勞、抗腫瘤等多種生理功能。
3、多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都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簡單地用“好”和“壞”來評價它們是不科學的,將飽和脂肪酸妖魔化更不恰當,即便是人人敬而遠之的膽固醇也是合成膽汁、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等的重要物質。因此,脂肪酸危機的根源在于攝入比例不恰當。
美國心臟協會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吃對脂肪可以挽救全球超過100萬人的生命。研究人員針對2010年涉及186個國家的數據進行了歸納分析,結果發(fā)現,全球超過71萬例的心臟相關疾?。ǜ哐獕骸⑿哪X血管疾病等)死亡是源于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不足。
當然,即便是多不飽和脂肪酸也應該考慮n-6系與n-3系脂肪酸的比例?,F在大眾的健康意識是有了,但科學性還跟不上。目前食用油最大的問題在于n-6系比例過高,而n-3系脂肪酸比例較低。梔子油中雖然含有豐富的亞油酸是n-6系,但它是體內合成 ARA、DHA、EPA等n-3系脂肪酸的前體物質,對于改善脂肪酸結構很有幫助。
作者簡介:
ZMY,擁有10余年食品相關工作經驗,致力于食品行業(yè)新品研發(fā)和市場剖析。
在肥胖成為“全民公敵”的當下,不少消費者在體重焦慮中“談油色變”。數據顯示,我國人均烹調油食用量約48克/日,遠超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25—30克/日,這種焦慮對減少油脂攝入會有幫助,只是,同時也誤傷了“好油”。
磷脂酰絲氨酸(PS)作為能輔助認知健康的原料,不僅能解決銀發(fā)群體的核心痛點,更成為布局銀發(fā)食品賽道的關鍵抓手。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視,食品保鮮技術也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食品保鮮方法,如冷藏、冷凍、防腐劑等,雖然能夠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質下降、化學殘留等問題。因此,開發(fā)新型的食品保鮮技術成為當務之急。活性包裝通過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質,賦予包裝材料新的特性,從而更好地保護食品,延長其保質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國芝加哥順利舉辦。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飲料行業(yè)重要的盛會之一,由美國食品技術協會(IFT)每年舉辦,匯集數千名專業(yè)人士,包括食品科學家、產品開發(fā)人員、研究人員、原料供應商和初創(chuàng)企業(yè)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學、健康、可持續(xù)性和創(chuàng)新領域的新進展。
甘薯,又稱紅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種常見的糧食作物,其塊根中含有豐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為一種天然的淀粉資源,具有獨特的性質和廣泛的應用價值。隨著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營養(yǎng)行業(yè)中的應用也日益受到關注,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全球營養(yǎng)科學邁向“精準化、可持續(xù)化”的新階段,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正成為食品、醫(yī)藥及公共衛(wèi)生領域共同關注的焦點。其中,DHA因其在人腦神經組織與視網膜中的結構性作用及廣泛的生理調節(jié)功能,被譽為“腦黃金”。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11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