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市場動態(tài) > 東坡一醉千年 仍要把酒問青天
縱觀上下五千年,曠達難有超過蘇軾的人,雖然他的遭遇比我們常人倒霉許多,就像他以可憐的酒量,寫出了詩酒乾坤里的半個中國,捎帶著還留下了許多美酒佳肴的趣聞,以及零零星星的釀酒知識。蘇軾讓我們念念不忘的,大抵就是不管生活怎么對他,他一定不會虧待自己。
在東坡的筆下,有山川大河,有疏星流云,許許多多的意象都是他熱衷的,不過他最偏愛的仍是“酒”,在他三百余首詞中,單“酒”字就有九十余處,詩酒趁年華,把酒問青天,東坡也是酒中仙。
酒酣胸膽尚開張,不善飲來又何妨?
蘇軾曾經(jīng)說過,自己平生有三樣事情不如別人:“著棋、吃酒、唱曲”。為此,他曾苦練了很長時間的酒量,“吾少年望見酒盞而醉,今亦能三蕉葉矣”,最終可謂實現(xiàn)了從望杯而醉到小酌幾杯的飛躍。對于其自稱的能飲“三蕉葉”,黃庭堅后來也有打假,堅稱蘇軾不過一杯之量,多飲則醉,總之東坡的酒量極淺就是了。
與酒逍遙度平生,功名利祿何足貴?
近人林語堂評價,蘇軾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造酒試驗家……酒仙……”他的豁達與恣意絕非常人所能比擬。“身后名輕,但覺一杯重”在蘇軾看來,功名利祿遠遠不如一杯酒的分量,所以何必錙銖必較,相互逢迎,為了流芳百世而辜負今生呢?
對于蘇軾而言,“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就是的當下,最快活的人生。
因知入骨愛詩酒,何須再做醉中人?
蘇東坡愛酒,但他深知自己的酒量,因而特別注意掌握飲酒的分寸,"余飲酒終日,不過五合"——每日只飲五小杯,淺飲小酌,絕不沉溺于其中。與此同時,蘇東坡還有著與其他文人迥然不同的飲酒觀,飲酒不圖量,但圖樂趣,反對爛醉,主張半酣,即"我飲不盡器,半酣尤味長"。
值得一提的是,蘇軾的酒品也十分出眾,即使微醺之際,也往往處于一種似醉實醒的狀態(tài),或者叫作酒醉心明白。正如他在《飲酒詩》中所云:“吾飲酒至少,嘗以把盞為樂,往往頹然坐睡,人見其醉,而吾中了然,蓋莫能名其為醉其為醒也。”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醉翁之意不在酒?
除了熱愛飲酒,蘇軾對酒文化也頗有研究,他也充分發(fā)揮了文豪的功力,為酒文化頻添詩意。他會為美酒量身定制雅稱,在被貶至惠州時,他為當?shù)氐木迫∵^很多好聽的名字,家釀酒叫“萬戶春”,糯米酒叫“羅浮春”,龍眼酒叫“桂酒”,荔枝酒叫“紫羅衣酒”等。
他也會自釀美酒,曾以蜜釀酒,有《蜜酒歌》一詩留世;親手釀制桂酒,便著了《桂酒頌》,甚至還把自己的釀酒所得寫成了一部《東坡酒經(jīng)》。因為熱愛,所以赤誠,大概東坡真的是把醉鄉(xiāng)認作了故鄉(xiāng)。
詩酒東坡一相逢,這是酒的幸運,是蘇東坡的幸運,何嘗不是中國文學(xué)的幸運。千百年后,我們透過墨香裊裊的詩詞,看到了微醉的蘇東坡,他穿著竹杖芒鞋,聽著穿林打葉的雨聲,吟嘯著向我們走來,帶著酒香,帶著神韻。
日本作為全球功能性食品代表市場之一,其在產(chǎn)品開發(fā)、劑型創(chuàng)新和原料挖掘方面始終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對個性化和高效營養(yǎng)需求的增加,日本功能性食品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在這一過程中,新穎的原料和獨特的技術(shù)工藝成為企業(yè)爭奪市場份額的關(guān)鍵因素。
亞精胺是一類生物活性有機小分子,毒 性低功效強,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強線粒體代謝等功能。機體內(nèi)亞精胺除外源膳食補充和細胞生物合成外,腸道菌群代謝也是亞精胺重要來源之一。而且亞精胺還可以和腸道菌群相互作用維持腸道穩(wěn)態(tài),在增強腸道免疫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保留一切權(quán)利)
滬ICP備05034851號-111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402000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