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營養(yǎng)保健品 > 讀懂預包裝食品標簽
簡單說,“預包裝食品”是指商家賣的那些有固定包裝且體積和重量都固定化的食品,不包括“現做現吃”的餐飲類,以及沒有固定包裝的食品。
對于超市中琳瑯滿目的預包裝食品,挑起來是不是會感覺眼花繚亂,不知所措呢?其實,只要您細看其標簽,就能做個聰明的選購人。“預包裝食品標簽”是指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符號及一切說明物,包括強制標示的內容,如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guī)格、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代號等;還有推薦標示的內容,如食用方法、致敏物質等。為了規(guī)范食品標簽,幫助消費者更好地選購食品,我國發(fā)布了《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食品標簽的項目雖然很多,對消費者來說,重點要注意以下7個方面。
一、看食品類別
食品名稱必須是國家許可的規(guī)范名稱,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質。如果食品名稱是企業(yè)自己“創(chuàng)新”的,就要用同樣的顏色和字體,在旁邊標注規(guī)范的名稱。
例如,你看到某產品的名稱叫“**果飲”,瓶子上面畫著漂亮的水果,這個產品屬于果汁還是飲料呢?如果它的“產品類別”寫著“果汁”,那就是說,除了水果中榨出的汁,完全沒有加水。如果是“果汁飲料”,那就是說,它是在大量水里加了少量果汁,再加糖和其它食品添加劑調制成的飲料。
總之,無論產品名字起得如何花哨,吸引眼球,只要細看食品類別,就能明白真相。
二、看配料表
按法規(guī)要求,產品中加入量的原料應當排在位,最少的原料排在一位。
例如,前面那瓶“**果飲”,里面到底加了什么呢?如果配料表的位是“純凈水”,第二位是“蘋果汁”,就說明這個產品中加得最多的是水。配料表中你不認識的配料越多,說明它距離天然狀態(tài)越遠。飲料產品上通常會注明“原果汁含量≥10%”或者“牛奶含量≥30%”等字樣,這就是在告訴你,其中有多大比例是來自天然原料,其他部分是用水、糖、食品添加劑等調配而成的。
三、看食品添加劑
按國家標準,食品中所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劑都必須注明在配料表中,即便消費者不認識也沒關系——通常我們會看到“食品添加劑:”或“食品添加劑()”的字樣,而冒號后或括號里的內容,就是具體的食品添加劑了。
按法規(guī)要求,食品添加劑不能簡單用“色素”、“甜味劑”等模糊的名稱,而必須注明其具體名稱。消費者可以從配料表的“食品添加劑”一詞后面看到一些自己平日看不懂的名稱,比如“檸檬黃”、“胭脂紅”,這些和顏色有關的一定是色素;“阿斯巴甜”、“甜蜜素”等,這些和甜味有關的一定是甜味劑……看得多了,也就慢慢地會對常用的食品添加劑熟悉起來。
至于哪些食品添加劑可以用,能用在什么食品中,添加量是多少,都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有明確規(guī)定。既不能添加未經我國許可使用的品種,也不能在規(guī)定食品范圍之外添加使用,更不能超量使用。所以,消費者不必因為食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劑而感到恐懼。
四、看產品重量、凈含量或固形物含量
有些產品看起來可能便宜,但如果按照凈含量來算,很可能反而比其他同類產品昂貴。
例如,兩種面包的價格可能都令你心動,體積也差不多。但是一種產品的凈含量寫著120克,另一種寫著160克。實際上,前者可能只是發(fā)酵后更為蓬松,但從營養(yǎng)總量來說,顯然后者更為劃算。
五、看生產日期、保質期和貯存條件
保質期是指可以保證產品出廠時具備的應有品質,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于銷售,并保持標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過期品質有所下降,但很可能仍然能夠安全食用;保存期或用期限則表示過了這個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
在保質期內,應當選擇距離生產日期最近的產品。雖然沒有過期意味著食物仍具有安全性和正常口感,但畢竟隨著時間的延長,其中的營養(yǎng)成分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例如,某種酸奶的保質期是21天,但實際上,即便處于冷藏條件下,其中的乳酸菌活菌數也會逐漸降低。所以,為了獲得其中的健康益處,能夠選擇距生產日期最近的酸奶。
同時,食品標簽上還會注明產品的貯存條件,如“-18℃冷凍”、“0-6℃冷藏”、“儲存于避光、陰涼、干燥處”等。比如一種瓶裝牛奶,或者一包豆制品,包裝上標明在2-6℃下能貯存30天,消費者卻將其在室溫下存放,結果很可能3天之內就變質了。所以,一定要注意食品包裝上對貯存條件的說明。
六、看認證標志和產地信息
很多食品的包裝上有各種質量認證標志,比如QS標志、ISO認證標志、有機食品標志、綠色食品標志、無公害食品標志、原產地標志等。
QS標志是食品的市場準入標志,沒有它的食品不能在超市銷售。ISO認證標志表明企業(yè)對生產過程的控制和管理能力較強,有利于預防生產事故和不合格產品的出現,但與營養(yǎng)價值沒有關系。有機、綠色和無公害標志,代表著產品的品質符合相關標準,雖在農獸藥殘留方面控制可能更為嚴格,但不代表產品營養(yǎng)價值更高。原產地標志代表產品出自某個產地,能達到這個產地所出產的知名農產品的應有品質。
消費者可以在網上查詢各種認證標志的圖形和具體意義。一般來說,在其他指標相同的情況下,可以優(yōu)先選擇有認證的產品。
七、其他可以關注的標簽信息
食品標簽上還有產品的執(zhí)行標準號、食用說明、產品的產地、食物過敏原信息、生產商和經銷商的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等信息。
產地不同,環(huán)境質量就可能不同,食品的安全性和產品品質可能受到影響。例如,產自潮濕炎熱地區(qū)的花生和產自寒冷干燥地區(qū)的花生相比,前者黃曲霉毒素含量往往較高,這是由于較高的溫度和濕度利于霉菌生長。
執(zhí)行標準號不同,產品的品質特性也有很大差別,有關標準的內容,消費者可以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或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網站查詢了解。
產品的食用說明屬于非強制標注項目,也值得細看。比如,包裝上寫著,一小包燉雞調味料用于5公斤雞肉的調味,如果消費者未仔細閱讀就把它全部倒進只煮著一只雞的鍋里……那湯的味道就可想而知啦。
食物過敏原也是非強制標注信息。對少數過敏患者來說,如誤食含有過敏成分的食品,可能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甚至危及生命。我國推薦生產企業(yè)標示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比如花生、堅果、大豆、牛奶、雞蛋、甲殼類、魚類、面筋蛋白(麩質)等。
細看以上信息,不僅可以避免買錯產品,也能初步判斷產品的內容特點和品質高下,避免被廣告和營銷所忽悠。希望每個消費者都成為選購食品的行家。
食品添加劑是指在食品行業(yè)生產中為改善食品的顏色、香氣、味道,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一類化合物質或者天然物質。食品添加劑根據用途分類,包括食用色素、營養(yǎng)強化劑、防腐劑、調味劑、增稠劑等。
運動性疲勞是指人體腦力和體力持續(xù)活動到一定階段時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表現為機體生理過程不能維續(xù)其機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維持預定的運動強度。過度疲勞可能會導致內分泌紊亂、機體免疫力下降,嚴重者危及生命健康。機體產生疲勞的機制目前的解釋主要為能量物質水平降低、代謝產物的累積、氧化應激、炎癥因子的過度釋放、Ca2+代謝紊亂等。
當頂層出手的時候,“減肥”就不再是停留在嘴上的話題了,而是要切實的落到實處。《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預測,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將攀升至70.5%,兒童群體也將突破31.8%?!绑w重管理年”三年行動方案的提出,將“減肥”這個私人話題正式升到了社會層面,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戰(zhàn)略體現。
甘薯,又稱紅薯、甜薯、白薯、朱薯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種營養(yǎng)物質,其塊根富含淀粉、蛋白質、糖類、粗纖維、多酚、黃酮、維生素、類胡蘿卜素、花青素和礦物質等,是公認的高營養(yǎng)價值、高性價比的食物。
電解質水作為一種新興的飲品,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它在運動、高溫、疾病等場景下,為人們提供了補充電解質和水分的便捷方式。然而,市場上電解質水產品眾多,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在選擇時往往感到困惑。本期,我們將從相關標準的角度,深入探討電解質水的定義、分類、營養(yǎng)成分、標簽標識等方面,幫助消費者更好地了解和選擇電解質水。
說到月見草油,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保健品柜臺里那些金燦燦的膠囊,其實它是以食材身份登上人類餐桌的。近年來,食品科學家們重新發(fā)現了它的食用價值——在德國柏林舉行的世界功能食品大會上,月見草油被評為“最 具開發(fā)潛力的新型食用油”。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11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