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市場動態(tài) > 預防代謝疾病 吃夠膳食纖維留住肌肉
吃蛋白粉被很多健身人士看作增加肌肉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近期刊登在《英國醫(yī)學雜志·開放版》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fā)現,骨骼肌質量與膳食纖維的攝入量也有關系,特別是對中老年人而言。
肌肉功能衰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體質指數(BMI)被公認為衡量身體健康程度的主要指標,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減去脂肪重量后的瘦體重(BM),是一個人身體是否強壯的重要體現。由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進行的新研究顯示,骨骼肌重量約占瘦體重的50%,是其最大組成部分,因此瘦體重的變化主要歸因于骨骼肌質量的改變。
北京老年醫(yī)院老年示范病房副主任醫(yī)師王垚解釋說,骨骼肌屬于人體內的較大肌群,是保證人體正常運動能力及軀體功能的基礎。比如,腿部肌肉力量不足會影響行走、站立,上肢肌肉衰減可導致握力下降等。不僅如此,骨骼肌還是人體吸收葡萄糖的重要部位,不發(fā)達的骨骼肌會強化胰島素抵抗,引起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
正常情況下,人體肌肉量在40—45歲達到頂峰,隨后開始下降。有研究發(fā)現,當肌肉組織減少10%時,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減少20%時,可導致身體代謝失調和功能障礙,出現肌肉無力、摔傷風險增加等;減少30%時,肌肉功能進一步下降,將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王垚說,臨床上將肌肉量減少、肌肉力量下降,并導致肌肉功能衰退的病癥,定義為肌肉衰減癥,也叫肌少癥。其發(fā)病與年齡增長相關,但也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長期臥床,患有慢阻肺、糖尿病、心衰、腫瘤等疾病,或因厭食、節(jié)食等導致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攝入不足。中年人骨骼肌的非正常減少,大多與疾病、營養(yǎng)不良等繼發(fā)因素有關。目前,65歲以上人群肌少癥的全球發(fā)病率為14%—33%;全球患病總人數約為5000萬,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至5億。
膳食纖維攝入與骨骼肌質量存在相關性
健康的肌肉由大約73%的水和27%的蛋白質組成,蛋白質攝入在增肌中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但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調查了2011—2018年美國40 歲以上成年人的膳食纖維攝入量、體重成分與骨骼肌的關系后發(fā)現,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或許可以防止與年齡增長相關的骨骼肌質量下降,具體表現為身體成分的改變,即脂肪量減少、瘦體重增加。
數據顯示,膳食纖維單日攝入量每增加5克,總體重可減少0.98千克,體重指數降低0.38千克/平方米,瘦體重增加3.44克/千克,平均每千克瘦體重減少脂肪3.4克。此外,雙手最大握力也有所增大。不過,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膳食纖維所能帶來的上述好處,與攝入量有較大關系。當膳食纖維攝入量達到每天20克時,其與瘦體重、握力之間的關系最強。
王垚說,新研究只發(fā)現了骨骼肌與膳食纖維攝入之間存在相關性,但兩者的因果關系尚不明確。研究人員推測認為,可能是膳食纖維能夠降低胰島素抵抗和促炎細胞因子的濃度,進而間接減少肌肉中蛋白質的損失。北京老年醫(yī)院醫(yī)務處營養(yǎng)辦公室副主任醫(yī)師姬長珍也表示,臨床上對膳食纖維與骨骼肌關系的研究很少,具體機制很難說清。過去曾有不少研究發(fā)現,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有助于減脂瘦身,這與新研究所說的防止骨骼肌損失,應當有所相關。
此外,補充膳食纖維可以增強握力的結論,也有其他研究佐證。比如,2016年,西班牙巴倫西亞大學等機構發(fā)表在《國際分子科學雜志》的一篇論文稱,長期補充纖維(包括菊粉和低聚果糖)可以顯著提高人們的握力。這可能是因為骨骼肌質量與力量之間,存在很強的線性關系。
膳食纖維攝入普遍不足
姬長珍介紹說,膳食纖維是一種多糖,既不能被胃腸道消化吸收,也不產生能量,但可以調節(jié)腸道菌群,具有清潔消化壁和增強消化的功能,對預防腸道疾病、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等都有好處。以達到健康為目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各國營養(yǎng)學界對膳食纖維攝入給出了統(tǒng)一建議,即每人每天攝入25—35克。
然而,目前全球范圍內成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入量普遍低于20克。2013—2014年,美國健康和營養(yǎng)檢查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膳食纖維攝入量分別為18克和15克。我國成人膳食纖維攝入量同樣嚴重不足。2016年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纖維攝入白皮書》顯示,每日人均膳食纖維(不可溶)的攝入量為11克;由于食物成分表中可溶性膳食纖維數據不足,推算每日膳食纖維總量約為13克。按照《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的標準,能達到膳食纖維適宜攝入量(25克/天)的人群不足50%。
更重要的是,我國居民膳食纖維攝入不僅不足,且多年呈下降趨勢。2002年的數據顯示,國民每日人均膳食纖維總攝入量為18克左右,不溶性膳食纖維為12克,均相對2016年更高。姬長珍說,臨床常見因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引發(fā)的疾病。比如,很多老人都存在長期便秘問題,其與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就有很大關系。
從主食入手保證膳食纖維的攝入
姬長珍說,食物是膳食纖維的最主要儲存庫,主要包括谷薯類、豆類以及新鮮的蔬菜水果。谷類加工越精細,膳食纖維損失就越多,以全谷物類含量最為豐富,如糙米、全麥、玉米等粗糧雜糧,還有紅豆、豌豆、蠶豆等雜豆,以及各種薯類。蔬果中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如芹菜、韭菜、菠菜、蘋果和香蕉等。
要保證膳食纖維的攝入,首先需從主食入手,增加全谷類食物,每日餐飲中可用部分雜糧替代細糧,比如,制作雜糧粥、雜豆粥;少吃點饅頭米飯,用薯類代替;消化較差的老年人,可將雜豆打碎成泥食用。其次,每天攝入足量的新鮮蔬菜和水果,膳食纖維受烹調方式影響較小,加熱并不會對其造成明顯破壞,另外果皮中含量很高,能帶皮吃最好。
臨床上對肌少癥的篩查診斷有多種方式,比較簡單的包括查看小腿腿圍,如果男性小于34厘米,女性小于33厘米,提示可能有肌少癥風險;握力測試能幫助判斷肌肉力量,當男性握力低于28千克,女性低于18千克時,應當高度警惕;6米步速和5次起坐測試,也可用于判斷肌肉功能,如果按常規(guī)步速直線行走6米,步速低于1米/秒,或雙手抱肩起坐5次,總用時超過12秒,都屬于肌少癥高風險情況。上述人群除了要補足膳食纖維外,更重要的是增加肉蛋奶等優(yōu)質蛋白的攝入,同時加強抗阻訓練,比如,練習上肢肌肉可舉啞鈴、拉彈力帶等彈性物;練習下肢力量可做下蹲起立等動作。王垚最后提醒,當出現肌肉衰減時應盡早到醫(yī)院就診,進行專業(yè)的多學科綜合干預。
膳食纖維是植物性食物中不可消化的部分,廣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全谷物及豆類等食物中。它不僅是健康飲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還對身體的各項功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膳食纖維被稱繼“六大營養(yǎng)素”之后的“第七大營養(yǎng)素”,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與水并列為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yǎng)素。
膳食纖維是指能抗人體小腸消化吸收,而在人體大腸能部分或全部發(fā)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類似物質的總和,包括多糖、寡糖、木質素以及相關的植物物質。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嚴格。傳統(tǒng)的包裝材料往往無法有效阻止氧氣、水分等物質對食品的侵害,從而導致食品變質、氧化,影響其口感和營養(yǎng)價值。而高阻隔性包裝膜技術的出現,為食品保鮮和安全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11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