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市場動態(tài) > 吃糖上癮本質是一種神經(jīng)紊亂
直至今日,仍然有部分消費者會有這樣的感觸:雖然不餓,但就是想吃甜的;雖然不渴,但就是想喝甜的。事實上心情不好的時候,很多人想通過吃甜食來緩解不良情緒,尋找短暫的釋放,之后又因吃下太多甜食陷入后悔、自責的漩渦,進入惡性循環(huán)。更嚴重的問題是,當一個人習慣頻繁攝入高糖食物后,每次總是要吃更多更甜的食物,才能獲得跟之前一樣的滿足感。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近日發(fā)文指出,糖癮難戒并不是因為一個人缺乏意志力,而是因為吃糖上癮本質上是一種神經(jīng)紊亂。
高糖食物會刺激大腦中的獎勵系統(tǒng),激活神經(jīng)元,釋放多巴胺。多巴胺的釋放會讓人產(chǎn)生愉快的感覺或獎賞的效果。當我們吃糖時,大腦會想起上次吃糖時那種甜甜的味道,于是分泌多巴胺,并期待下次繼續(xù)這樣做。
長此以往,吃同樣的糖卻得不到同樣的快樂了,就需要吃更多的糖來獲得相同的感受。這就是“多巴胺抵抗”,類似于胰島素抵抗。所以,僅靠意志力控制自己不吃糖,可能在短時間內有一定的作用,但很難長期堅持,這就是戒糖比較難的原因。
而高糖飲食帶來的危害,不僅是齲齒、肥胖,越來越多的研究已經(jīng)證實,高糖飲食對心臟、代謝系統(tǒng)、骨骼等都會帶來不利影響。對此,專家建議,通過以下方式緩慢戒掉糖癮,回歸正常飲食。
重建大腦獎勵系統(tǒng) 試著重新激活自己想要的大腦獎勵系統(tǒng),比如重復獲取新鮮食材,仔細品味;重復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做喜歡的運動,而不是喝含糖飲料。重復做這些,會讓你記住這個循環(huán),逐步改變大腦的獎勵系統(tǒng),慢慢脫離糖癮。
選擇遞進式減糖法 選擇不同含糖量的食物,逐漸從高糖食物慢慢轉化到低糖食物。比如愛喝咖啡的人可以喝含糖、含奶咖啡,再慢慢轉化到喝純咖啡。
避免情緒化進食 人有某些情緒時,會特別想吃某些食物,尤其是高糖、高脂食物。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靠吃東西來發(fā)泄情緒,那就不妨先嘗試一些正確的情緒疏解辦法,比如看書、跑步。
減少精加工食品 選擇低脂高纖維、低血糖負荷、飽腹感強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粗糧、全麥面包、玉米、紫薯等。合理搭配一餐,吃夠蛋白質,減少饑餓感,提高基礎代謝。學會看配料表,不主動喝含糖飲料,盡量選擇新鮮、低糖水果或是含有天然甜味劑的甜味產(chǎn)品來滿足對“甜”的感受。
黑豆,雖其貌不揚,卻蘊含著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和多樣的功效價值。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yǎng)物質,具有補腎益精、健脾利濕、清熱解毒、抗氧化、抗衰老、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多得的健康食材。
日前,農業(yè)農村部等十部門印發(fā) 《促進農產(chǎn)品消費實施方案》提出,開發(fā)新型加工產(chǎn)品
聯(lián)合利華宣布推出由其中國研發(fā)團隊主導開發(fā)的“AI for Science”創(chuàng)新平臺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111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402000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