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編輯推薦 > 不可不知的燕麥營養(yǎng)價值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燕麥的釋義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細長而尖,花綠色,小穗有細長的芒。籽實可以吃。”《武川縣志》記載:“五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三十里的蕎面餓斷腰”。意思是莜面耐飽,吃上一頓莜面,行走五十里都不餓。而吃上一頓蕎面,走不了三十里路就餓得走不動路了。燕麥不僅是耐飽食品,而且還是營養(yǎng)健康食品。中國是裸燕麥的原產(chǎn)地,迄今巳有3000年種植歷史,在我國習慣上將裸燕麥稱作莜麥,古人稱莜麥是“九糧之尊”。
一、燕麥的歷史故事
日本學者中尾學士在《莜麥文化圈》一文中指出,內蒙古山岳地帶的原始居民曾廣泛栽植莜麥,“是中國太古時期的農(nóng)作物”“完全可以推測出中國古代人是以某種形式,利用了這些植物”。相傳,莜面最早的記載源自于漢武帝時期。漢武帝采納了大將軍衛(wèi)青的建議,命隨軍駐地墾荒種植燕麥,以供軍需,并從各郡征調大批勞力調往當時的河套地區(qū),使?jié)h軍的實力大增。
莜麥蒸制的面食,傳說是唐太宗李世民發(fā)明的。當年李世民起兵,為了讓將士吃飽,遂用內蒙古、山西特產(chǎn)的莜麥蒸制成一種卷形面食,再澆以羊肉食用。這種食品營養(yǎng)豐富,筋力爽口,深受官兵喜愛。后傳入民間,流傳至今。
清代康熙皇帝遠征噶爾丹,在歸化城(如今的呼和浩特舊城)吃過莜面,給予很高的評價。清乾隆年間,莜面作為進貢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朱德總司令兩次來內蒙古視察,都主動要求吃莜面。他說,當年在晉西北轉戰(zhàn),曾多次在老鄉(xiāng)家的熱炕頭上吃過莜面,那又筋又細的莜面,支持過晉察綏陜根據(jù)地革命將士的偉大斗爭,總司令一直在懷念它。
二、燕麥的營養(yǎng)價值
燕麥,全球健康谷物佼佼者。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十大健康食品,燕麥名列第五。燕麥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是一種高蛋白、高能量、低糖、低熱量的食品,被美國FDA (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認證為具有保健功效的糧食產(chǎn)品,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和亞健康人群的理想保健食品。
據(jù)《本草綱目》記載:燕麥甘涼,去煩養(yǎng)心,降糖補陰,強腎增能,養(yǎng)顏美容。
三、長壽名人與燕麥
宋美齡活了106歲,一生中堅持食用燕麥,每天吃一碗燕麥粥。燕麥幫助她減輕便秘,有效降低體內膽固醇,起到排毒養(yǎng)顏的功效;陳立夫活了101歲。陳立夫曾留學美國,晚年又長期生活在美國,受西方營養(yǎng)學的影響?zhàn)B成了吃燕麥的習慣。他每天早餐食譜不管如何變化 ,燕麥是不會少的。陳立夫后半生與糖尿病為伴 ,能夠長命百歲,可以說是仰仗燕麥之功;馬寅初,我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學家,享年100歲,每天堅持喝燕麥粥。燕麥粥的食法很簡單,將50克燕麥放入250 克開水中,煮2分鐘即可,再佐以熟雞蛋一個,長期堅持有利于保健養(yǎng)生;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享年88歲,素以精力充沛著稱,她的膽固醇很高,但是不吃藥,就吃燕麥食品。她的養(yǎng)生秘訣是一直堅持早餐食用燕麥面包,即便在我國訪問的短短幾天,也要每天吃燕麥面包。
燕麥是上天賜給人類的健康瑰寶,吃法多種多樣,有莜麥米飯、燕麥粥、莜麥面粉(做成莜面窩窩、莜面魚魚等+土豆羊肉湯)、純燕麥片、堅果燕麥片、牛奶燕麥、紅棗燕麥等食品形態(tài),經(jīng)常食用有利于健康。
參考文獻
[1]武川縣志[M]
[2]陰山優(yōu)麥[M]
[3]北方融媒[OL]
[4]莜麥文化圈[M]
母乳是嬰兒最 理想的天然食品,它 contains 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質,為嬰兒的健康成長提供全方位支持。在母乳的眾多成分中,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一類獨特而重要的碳水化合物,近年來在食品領域受到了廣泛關注。HMOs 不僅對嬰幼兒的健康有著深遠影響,其在食品中的應用也展現(xiàn)出巨大潛力,正逐漸成為食品領域的新興明星成分。
在美食的世界里,焙烤食品以其獨特的香氣和豐富的口感深受大眾喜愛。從酥脆的餅干到柔軟的面包,從香甜的蛋糕到精致的點心,每一口都承載著人們對美味的追求。然而,焙烤食品的保鮮期往往較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導致變質、變味,不僅影響口感,還可能對健康造成威脅。
青汁主要是指以天然綠色植物所榨成的呈現(xiàn)綠色的飲品,近年來隨著功能市場的逐漸崛起,青汁這種具有健康屬性的天然產(chǎn)品很快在市場站穩(wěn)腳跟。1983年,一家叫 kyusai的日本公司將青汁設計為粉狀的膳食補充劑,這種便攜的劑型讓青汁的快速流通成為可能。從原材料來說,青汁并不特指哪些植物,但最基礎的配比中一定少不了麥苗。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111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402000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