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熱點資訊 > 調查顯示:調味品市場三大趨勢顯著
疫情帶動了一波下廚熱潮,社交媒體涌現了許多新詞,比如輕廚、輕烹飪、一人食經濟等。熱情退減后,調味品市場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未來的機會點在哪里?凱度消費者指數城市家庭樣組最新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在所監(jiān)測的調味品品類中,醬油類占據調味品整體超過30%的市場份額。其中,鮮醬油和生抽的市場份額穩(wěn)居前二,六成以上的家庭都會購買這兩個品類。
在排名前六的品類中,香辛料/菜譜式調料和蠔油的滲透率,也幾乎代表了家家必備。芝麻油的家戶滲透率雖低于前者,但其均價相較更高,市場份額位列第三。
通過對比各品類兩年的銷售額增長率,將其劃分成5個區(qū)域后,可以看到調味品市場的三大顯著趨勢。
一是傳統(tǒng)類調味品增長有所回落。疫情期間催化了更多消費者宅家做飯,進而迎來快速增長。但隨著戶外消費逐步復蘇,消費者的生活形態(tài)有所回歸,進而,這些品類的增長也逐步回落。
二是美味便捷的調味品成為持續(xù)增長的主旋律。既能滿足口腹之欲,又能輕松實現大料理的消費需求,讓例如火鍋底料、菜譜式調料、中西式復合醬連續(xù)兩年實現增長。
三是健康滲透傳統(tǒng)調味品市場成為另一增長引擎。雖然傳統(tǒng)類的調味品增長有所回落,不過,與健康相關的子品類,如低鹽、有機、零添加醬油,和低脂沙拉醬同樣在持續(xù)雙位數增長。因此,傳統(tǒng)品類抓住細分健康市場同樣也能夠獲得持續(xù)增長。
整體來看,各類形態(tài)的家庭在調味品總花銷上都有所增加,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80、90后家庭,就疫情帶來的食品安全和就業(yè)穩(wěn)定性的考慮,促使他們親自下廚減少外食,同時也可以節(jié)省開支。
同時,消費者們普遍減少了購買頻次。兩次購物的時間跨度拉大,品牌在一次購物中流失掉的消費者的隱性成本提升,如何讓產品變得更加顯眼,盡可能抓住每一次到店購買變得愈發(fā)重要。
細分家庭形態(tài)來看,對老年家庭來說,單次購買量變大。講求性價比的實惠大包裝則是最吸引他們的。
年輕有孩家庭對O2O、社區(qū)團購等新渠道的接納程度高,購買頻次受到了的沖擊最為輕微,因此,品牌需要加速布局和完善新渠道來抵御這部分消費者因轉換渠道導致的流失。
從購買調味品的種類來看,所有群體都展現了多樣化需求,尤其是年輕的單身和小夫妻。他們可能下廚經驗不多,但調味品得齊全,產品概念新穎、懶人易上手的復合醬料是他們的掌上優(yōu)選。
小產品,大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始終在那里。調味品市場處于穩(wěn)步發(fā)展中,正經歷著消費群體需求變化帶來的升級迭代。健康理念助力著產品高端化;多樣化需求為小品類,細分品類帶來進一步增長空間。因此,無論產品大小,抓住需求,依然可以撬動這個千億級市場的大門。
調味品作為所有美食制作過程當中都會使用到的材料,相信大家對其一定不會太過陌生,畢竟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自己下廚房做飯菜的時候也是需要用到的,那么調味品吃多了會有壞處嗎?
調味品的流通特性導致了“漲價潮”對全鏈條的市場影響需要一定時間逐步傳導至終端。因此調味品企業(yè)的產品提價行為,并未立竿見影。漲價已過半年,調味品漲價究竟給企業(yè)和市場帶來了哪些新變化呢?
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和發(fā)酵工程原理,設計新型發(fā)酵工藝,推進傳統(tǒng)生產工藝的改造升級,減少勞動力等生產成本,提高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進一步增加食品安全性,提高產品品質,是目前郫縣豆瓣產業(yè)發(fā)展的迫切需求。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11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0558號